
2025/11/02 /
尹遵/綜合報導
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日前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,公開經濟部能源署公文,質疑環境部先前宣稱「廢棄光電板片片有序號、可追流向」的說法與事實不符。公文內容指出,受風災影響後,「序號盤點實務上已不可行」,與環境部過去的宣傳形成明顯落差。
圖/陳菁徽辦臉書
陳菁徽指出,環境部與經濟部過去多次以圖卡強調,光電板具有專屬序號、可完整追蹤去向,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曾公開表示「每片都有序號、設置業者需負責」。然而,她自8月起要求經濟部提供光電板序號清冊,追查至今已近三個月仍無結果,今早才收到能源署公文,內容解釋因現場環境不佳、蚊蟲孳生,實務上難以逐一盤點損壞設備序號。
公文進一步指出,丹娜絲風災造成大量光電板損毀,序號盤點作業「已不可行」,並透露環境部建議在天災情況下不再以序號為追蹤依據,改以「重量」作為回收管控基準。
圖/陳菁徽辦公室提供
對此,環境部長彭啓明回應,災後受影響的光電板約有12.1萬片,確實因數量龐大導致盤點困難。他表示,會要求相關單位再行確認,並與經濟部協商後續處理方式,強調環境部「希望片片都能回收」的原則不變,但部分損毀板材確實已難以追蹤。
陳菁徽則批評,經濟部的公文已證實在天災情況下序號追蹤制度「全面失靈」,中央對外承諾形同具文。她警告,能源政策管理混亂,加上地面光電規模龐大,相當於1400座大巨蛋的面積,未來光電廢棄物若無完善機制,恐成為新的環境未爆彈。













